2025年7月18日,歐盟委員會發佈公告,對原產於中國的熔融氧化鋁作出反傾銷肯定性初裁,決定徵收臨時反傾銷稅。
公告顯示,初裁決定對重慶賽特剛玉有限公司徵收125.2%的臨時反傾銷稅,對洛陽潤寶磨俱有限公司徵收111.9%的臨時反傾銷稅,對貴州固信新材料有限公司、齊奈(山東)新材料有限公司等21家合作企業(詳見表1)118.8%的臨時傾銷稅。
涉案產品的歐盟CN(聯合命名法)代碼為2818 10 11、2818 10 19、2818 10 91和2818 10 99(TARIC代碼為2818 10 91 20和2818 10 91 90)。本案傾銷調查期間為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,損害調查期間為2021年1月1日至傾銷調查期間結束。
據了解,電熔剛玉又稱為人造剛玉,涵蓋白剛玉(WFA)、棕剛玉(BFA)、粉紅剛玉、紅寶石剛玉等,是磨料、耐火材料等產業的重要原料。公告稱,無論其商業名稱為何,只要符合相關TARIC代碼描述中規定的特性或規格,均納入其中。
隨著臨時反傾銷稅的徵收,中國剛玉產品在歐盟市場的價格優勢將消失。高額反傾銷稅導致中國剛玉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後價格大幅上漲,歐盟進口商的採購成本飆升。在這種情況下,歐盟進口商很可能會減少從中國的採購,並尋求其他替代來源,例如印度、俄羅斯等同樣生產熔融氧化鋁(剛玉)的國家。
這將直接導致賽特剛玉、洛陽潤寶等國內剛玉企業在歐盟市場的市佔率受到嚴重擠壓,其出口業務將面臨嚴峻挑戰。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,中國剛玉企業難以將這部分增加的成本完全轉嫁給歐盟客戶,利潤空間將嚴重壓縮。
另一方面,由於剛玉出口業務受阻,中國剛玉企業產能可能過剩,為消化過剩產能,上述企業可能需要降價在國內市場銷售產品,這將進一步拉低國內市場價格,加劇國內剛玉市場的競爭。
此外,上述企業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來應對反傾銷調查後續可能出現的問題,如提供更多資訊、參加聽證會等,這些額外的成本將進一步增加中國剛玉生產企業的經營負擔。
對於整個剛玉產業來說,歐盟的反傾銷措施無疑是沉重的打擊。然而,中國剛玉企業不能坐視不管,而應積極採取應對措施,努力打破僵局。
對於被列入調查名單的剛玉企業來說,積極應訴是關鍵,同時要加強開拓其他國際市場,減少對歐盟市場的依賴。長遠來看,還需要加大研發投入,透過技術創新,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和競爭力,才能在這場國際貿易風暴中化危為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