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核心功能與機制
穩定摩擦係數
微切削作用:棕剛玉顆粒(莫氏硬度≥9)在煞車時嵌入雙碟(煞車碟盤)表面,形成微溝槽,增加表面粗糙度,避免煞車初期因表面光滑而產生的“打滑”,使摩擦係數更穩定(維持在0.35-0.45範圍內)。
防「黏滑」現象:角狀顆粒破壞煞車片與煞車碟盤之間的黏著層,抑制低頻煞車噪音(如「吱吱聲」)。
提高耐磨性和壽命
骨架支撐作用:作為煞車片摩擦層的硬骨架,承受60%以上的機械剪切力,降低樹脂、石墨等軟質成分的磨損率,延長使用壽命約20-30%。
耐高溫磨損:在煞車溫度300-600℃(熔點2050℃)下維持組織穩定性,防止因高溫軟化而加劇磨損。
優化熱管理性能
熱橋作用:導熱係數(~30 W/m·K)比樹脂基體高10倍以上,加速摩擦熱向背板傳導,降低表面溫度100–150℃,避免熱衰減(防止煞車失靈)。
熱膨脹匹配:與金屬纖維、陶瓷纖維配合,抑制煞車片高溫體積膨脹,維持煞車間隙穩定。
2.實際應用中的技術細節參數
典型值/要求 對性能的影響
添加比例 5–15 wt% 過低→摩擦不穩定;過高→損壞剎車盤
粒度分佈 80–200 目(占主導地位) 粗顆粒(80 目)增強切削力,制動顆粒(200 目) 多角形功率降低餘角力(80 目)增強切削力,制動顆粒(200 目)降低噪音速度極合速度極度電角強度(
非球形顆粒 高功率,製動強度,低功率極極響應
速度>90%(800℃測試) 確保極端制動下的結構完整性
3、與其他摩擦材料的性能對比
材料類型 優點 局限性 適用場景
棕剛玉 硬度高、成本低、熱穩定性好 可能會增加剎車盤的磨損 中重型車、商用車的主要材料矽酸鋯 磨損小、降幅效果好單價低的低效單價(低木木)對鋼 2-3 倍陶瓷效果
2-3 倍。
優異的抗熱衰減性能 脆性大,易產生硬點 賽車、高溫頻繁制動
IV.產業應用趨勢及挑戰
發展趨勢:
複合配方:使用陶瓷纖維與鈦酸鉀晶須複合,兼顧降噪與抗熱衰減(如BoschECO系列)。
表面改質:矽烷塗層覆蓋棕剛玉顆粒,減少煞車盤刮傷(磨損率降低15%)。
現有的挑戰:
磨損平衡:高硬度造成的煞車碟盤磨損需要透過優化粒度配比(如增加200目細粉的比例)來控制。
環境壓力:製造過程能耗高,推動電弧爐餘熱回收技術的應用(如聖戈班「零碳棕剛玉」計畫)。
總結:棕剛玉的核心價值
經濟性:低成本實現摩擦性能與壽命的平衡,佔剎車片配方成本的8-12%;
可靠性:保證制動力的高溫穩定性,適應頻繁制動場景(如山路、重卡);
不可替代性:棱角硬質顆粒的微切削機理,目前尚無更好的材料完全取代它。
注意:現代煞車片需要協調20+種成分(樹脂、鋼纖維、石墨等),棕剛玉作為「摩擦骨架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